Sourc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This is an authorized translation of an Eos article. 本文是Eos文章的授权翻译。
太空飓风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地磁现象,其中等离子体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磁层是由地球磁场主导的空间区域。等离子体的螺旋臂长达数百公里,在天空中伸展,并围绕中心平静的“眼睛”顺时针旋转——形成极光,形状很像对流层中靠近地球表面的飓风。来自太空的电子如雨点般降落到地球的高层大气中,有可能扰乱卫星通信。
2021年,科学家在梳理卫星图像时首次发现了太空飓风的证据。所有这些都是在北半球探测到的,那里有更多的科学仪器和观测。之前的研究发现,每年大约有12次太空飓风袭击北半球。现在,Lu等人首次对太空飓风在南半球发生的频率进行了分析,这与该研究团队之前的工作相吻合,旨在提高对太空飓风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的理解。
研究人员仔细研究了 2005 年至 2016 年拍摄的卫星图像,发现了 259 起太空飓风事件。研究人员发现,南半球的太空飓风在外观和行为上都与北半球的太空飓风非常相似,这表明它们是由类似的机制驱动的。
太空飓风在夏季袭击南半球最为频繁,这可能与地球的磁场倾斜和阳光照射水平有关。但与北半球的飓风一样,它们大多发生在纬度超过80°的地方,即南极洲上空,因此人们抬头看到这种风暴的几率很小。该研究还发现,太空飓风附近的等离子体平均速度约为每秒1公里(高达每小时3600公里,或每小时2237英里)。作者说,这大约是极帽中等离子体正常速度的10倍。
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索太空飓风奠定了基础,包括其三维特征和对低层大气的影响。最终,研究人员希望建立一种可靠的方法来预测这些事件。
—科学撰稿人Rebecca Dzombak
This translation was made by Wiley. 本文翻译由Wiley提供。
Read this article on WeChat. 在微信上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