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在大坝下翻腾。
日本长野县的Yasuoka大坝,水流倾泻而下。资料来源:Qurren, CC BY-SA 3.0
Source: Earth’s Future

This is an authorized translation of an Eos article. 本文是Eos文章的授权翻译。

在全球范围内,人类每年使用约4万亿立方米的淡水,用于从作物灌溉到冷却制造设备再到发电等各种用途。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Kåresdotter等人模拟了我们对水不可或缺的需求如何影响四个水文变量:径流蒸散发土壤水分总蓄水量

研究人员从8个对象和过程来考察人类的用水:流域间转移(在河流流域之间移动水的系统)、水坝、水库、道路等不透水表面、家庭和工业用水需求、牲畜用水需求、灌溉农业和水“开采”(抽取地下水用于灌溉)。他们发现,这8个因素改变了所有4个水文变量,但世界不同地区的变化方向和幅度不同。

例如,在热带和温带地区,人类活动增加了水的径流和蒸散发,研究人员因此得出结论,人类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地表水储量。而另一方面,在中非和西非等干旱地区,人类对水文循环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尽管人类活动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增加了地表水储量——这一发现与以前的一些工作不一致——但人类活动正在减少全球总的水储量,其中减少最多的是在热带地区。

在这项研究中,人口水平和水坝是对水文影响较大的两个因素。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水坝都影响相同的水文参数。研究人员发现,水电大坝主要增加了地球的总储水量,而灌溉大坝主要增加了土壤含水量。

对于这项工作需要提醒的是:作者假设如果人类的影响被移除,气候将保持不变,这可能解释了他们的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未来的工作可以评估这一假设的有效性,也许可以将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纳入模型。研究人员说,他们希望他们的工作能对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规划有所帮助。(Earth’s Future, https://doi.org/10.1029/2022EF002848, 2022)

-科学作家Saima May Sidik (@saimamaysidik)

This translation was made by Wiley. 本文翻译由Wiley提供。

Share this article on WeChat. 在微信上分享本文。

Text © 2022. AGU. CC BY-NC-ND 3.0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images are subject to copyright. Any reuse without express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s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