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GeoHealth
This is an authorized translation of an Eos article. 本文是Eos文章的授权翻译
中国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包括香港、澳门和其他九个主要城市在内的蓬勃发展的特大都市带,超过7000万人口居住其中。空气污染是该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最近的排放量减少降低了人们对某些污染物的接触量,但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有所增加,健康风险依然存在。
现在,Conibear等人的研究表明,旨在减少大湾区外围农村地区居民固体燃料使用和农业化肥排放的政策,可以改善大湾区内和整个中国的空气质量。
为了得到这些结果,作者对各种空气质量政策情景及其潜在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他们将区域化学传输模型与流行病学模型相结合,模拟各种情景,并估计由此产生的接触率和健康影响。
在模拟中,如果在大湾区以外地区用液化石油气替代50%的居民生活固体燃料(如使用柴火做饭和取暖),可使大湾区地区居民的细颗粒物 (PM2.5)接触量减少3%,全国范围内则减少15%。根据科学家们的说法,这种减少每年可防止19.14万人过早死亡。
与此同时,模拟显示,如果将大湾区以外地区农业化肥使用中的氨排放量减少30%,将会使大湾区内PM2.5接触量减少3%,全国范围内PM2.5接触量减少4%,这就可以防止每年5.65万人过早死亡。分析显示,减少居民使用固体燃料的排放可同时减少PM2.5和臭氧接触,而替代政策则可能会增加臭氧水平。
目前,中国南方还没有专门针对居民固体燃料使用和农业排放的政策。作者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机会需要包括大湾区内外的整个区域的合作。(GeoHealth, https://doi.org/10.1029/2020GH000341, 2021)
—科学作家Sarah Stanley
This translation was made by Wiley. 本文翻译由Wiley提供。
Share this article on WeChat. 在微信上分享本文。
Text © 2021. AGU. CC BY-NC-ND 3.0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images are subject to copyright. Any reuse without express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s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