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s’ Highlights are summaries of recent papers by AGU’s journal editors.
Sourc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This is an authorized translation of an Eos article. 本文是Eos文章的授权翻译。
来自大陆地质记录的古地磁学是揭示中生代前的大陆位置的唯一量化工具。它对于研究横跨深时的地球动力学以及理解古气候和生命演化至关重要。然而,地球的构造运动使得较古老的岩石样本非常稀少,限制了可用的的古老岩石数据集。此外,岩石经常会经历再磁化现象,导致其失去原有的磁性特征,这种现象更有可能发生在较古老的岩石中,因为它们往往有更多的机会遭遇这种现象。
距今8.2亿至7.8亿年前的古地磁记录显示出了显著的方向变化,这与稳定的地质构造和地磁场不符。这些多变的数据集被归因于快速的真正极移,或异常的非轴向偶极子和/或超逆转地磁场。
Tonti-Filippini et al. [2024] 对距今约500万年至8亿年跨度的一个85米地层序列中的超过一千多个样本进行了详尽的古地磁分析。这项细致的研究展示了在经历了多次再磁化现象的岩石中恢复精细的原始磁化的能力。
恢复的原始磁化可以通过地心轴向偶极子(GAD)假说和与当今类似的板块构造速度和过程以得到更好的解释。它排除了在指定时间段内快速的真正极移、异常地磁场配置或超速的大陆漂移的必要性。
—Daniel Pastor-Galán, 副编辑, JGR: Solid Earth
Citation: Tonti-Filippini, J. A. D., Robert, B., Muller, É., Paul, A. N., Dellefant, F., Wack, M., et al. (2024). Middle Neoproterozoic (Tonian) polar wander of South China: Paleomagnetism and ID-TIMS U-Pb geochronology of the Laoshanya Formation.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129, e2023JB027634. https://doi.org/10.1029/2023JB027634